如何识别无痛性心肌梗死
无痛性心肌梗死可通过心电图异常、血清标志物升高、非典型症状、基础疾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识别。该病症可能由糖尿病神经病变、高龄、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耐受等因素引起。
1、心电图异常: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但部分患者仅表现为非特异性复极异常。需结合动态心电图监测提高检出率,尤其对存在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应增加检查频次。
2、血清标志物升高:肌钙蛋白I/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心肌细胞坏死3-6小时后可检测到升高,其数值变化曲线对确诊具有决定性意义。需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
3、非典型症状:约30%患者表现为乏力、恶心、冷汗或突发呼吸困难,易被误诊为胃肠炎或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更常见下颌、肩背部放射痛等非典型疼痛。
4、基础疾病史:长期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痛觉传导障碍,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掩盖典型胸痛。这类人群突发不明原因低血压需警惕。
5、影像学检查:冠状动脉CTA可发现血管狭窄,心脏超声可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肌核素显像对微小梗死灶的检测灵敏度较高。
对于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和颈动脉超声筛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控制每日钠摄入量低于2000毫克。突发不明原因出汗、气促时应立即静卧,测量双侧血压后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药物。日常可进行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运动前后需监测心率变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和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