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骨折的症状主要有局部肿胀、异常哭闹、活动受限、皮肤淤青、肢体变形等。婴儿骨折多因外力作用导致,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肿胀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会引起炎性渗出,导致受伤部位明显肿胀。触摸时可发现患处皮肤紧绷发亮,温度可能略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肿胀通常在受伤后1-2小时内逐渐加重。
2、异常哭闹
婴儿会因疼痛出现持续哭闹,尤其在触碰或移动患肢时哭闹加剧。这种哭闹与日常需求性哭闹不同,表现为难以安抚的尖锐哭声,可能伴随面色潮红、出汗等应激反应。
3、活动受限
骨折肢体会出现保护性制动,表现为拒绝主动活动患肢。如锁骨骨折时婴儿会避免向患侧转头,下肢骨折时可能出现蹬腿动作不对称。被动活动患肢时婴儿会出现明显抗拒反应。
4、皮肤淤青
骨折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皮下出血形成的淤青,初期呈紫红色,逐渐变为青黄色。淤青范围与骨折严重程度相关,但部分表浅骨折可能不出现明显淤青表现。
5、肢体变形
完全性骨折可能导致肢体成角畸形或异常缩短,如胫骨骨折可能出现小腿弯曲,前臂骨折可能出现腕关节异常偏斜。但青枝骨折等不完全骨折可能不出现明显变形。
发现婴儿疑似骨折时家长应保持冷静,用柔软物品临时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不要自行复位或揉捏肿胀部位。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选择专业儿童医院就诊。日常需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婴儿从高处坠落或被重物砸伤,婴儿床应安装防护栏,玩耍区域铺设软垫。恢复期按医嘱进行护理,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