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啥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严重缺乏或应激状态下,体内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堆积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表现有多饮多尿、恶心呕吐、呼吸深快伴烂苹果味呼气、脱水甚至意识障碍。
1、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未规范治疗或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时,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法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供能。脂肪代谢产生β-羟丁酸、乙酰乙酸等酮体,当血酮超过5mmol/L时引发酸中毒。需立即静脉注射胰岛素纠正代谢紊乱,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
2、急性感染
肺炎、尿路感染等急性炎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加速脂肪分解。患者常伴发热、白细胞升高,需同步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3、治疗中断
自行停用胰岛素或降糖药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常见于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超过16.7mmol/L时可能诱发渗透性利尿,出现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等脱水体征。需快速补液并恢复胰岛素治疗。
4、应激状态
严重创伤、手术或心肌梗死等应激事件会激活交感神经,促进糖原分解和酮体生成。此类患者需监测动脉血气,当pH值低于7.2时需补充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
5、妊娠期诱发
妊娠中后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未控制的妊娠糖尿病易发展为酮症酸中毒。需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并密切监测胎儿状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4-6次,保持饮水量2000-3000毫升,避免高脂饮食。出现持续呕吐或意识模糊时须急诊处理,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酮、电解质及肾功能。长期需规范使用胰岛素,预防感染等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