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是位于小腿前外侧的常用保健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

1、位置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四横指宽度),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取穴时可正坐屈膝,从膝盖外侧凹陷处向下量取四横指,在胫骨与腓骨之间的肌肉隆起处即为该穴。体表定位标志为按压时有明显酸胀感,部分人群可触及条索状组织。
2、胃肠调理
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胀气有改善作用,能促进胃酸分泌与胃肠蠕动。临床观察显示刺激该穴位可缓解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隐痛,配合中脘穴使用效果更显著。胃溃疡急性期应避免强刺激,孕妇慎用。
3、免疫调节
持续艾灸足三里能提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免疫相关疾病有辅助治疗价值。实验研究表明该穴位刺激可促进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分泌,建议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分钟。

4、抗疲劳
针灸足三里可改善运动后乳酸堆积导致的肌肉酸痛,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体力恢复有帮助。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有关,运动员训练后可采用指压法按摩该穴位3-5分钟。
5、其他功效
该穴位对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有轻度降低作用,配合太冲穴使用效果更佳。在妇科方面能缓解原发性痛经,需在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每日按压。糖尿病患者长期艾灸足三里可能有助于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日常保健可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揉足三里,每次3-5分钟,出现酸胀感为宜。艾灸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烫伤,皮肤破损处禁用。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操作,自行保健期间如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