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它是否具有传染性
肝癌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共用餐具或体液传播。肝癌是肝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等非传染性因素相关。
肝癌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慢性肝病进展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重要诱因,这两种病毒可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但病毒传播不等同于肝癌传播。长期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也会增加肝癌风险,这些因素均无传染性。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摄入是肝癌的明确危险因素,属于化学性致癌而非生物性传染。
极少数情况下,肝癌患者若同时合并活动性病毒性肝炎,需注意肝炎病毒的传染风险。但肝癌细胞本身不会通过任何途径传染给他人,器官移植中使用的健康供肝也不会因接触肝癌患者而癌变。临床诊疗中无需对肝癌患者采取隔离措施。
预防肝癌需从控制基础肝病入手,建议乙型肝炎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慢性肝炎患者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超声检查。避免食用霉变粮食,控制酒精摄入,保持合理体重有助于降低肝癌风险。肝癌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筛查,早期发现病灶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疼痛或皮肤巩膜黄染,应及时至肝胆外科或肿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