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前后瘙痒怎么回事
月经前后瘙痒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外阴炎、阴道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原因有关,可通过保持清洁、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1、激素水平波动
月经前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外阴皮肤敏感,出现轻微瘙痒。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注意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洁会阴部。日常可温水坐浴缓解不适,若瘙痒持续加重需就医排除病理因素。
2、外阴炎
月经期卫生巾摩擦或局部潮湿可能引发外阴炎,表现为外阴红肿、灼热感伴瘙痒。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或复方黄柏液涂剂等中成药外用。
3、阴道炎
经期免疫力下降易诱发阴道炎,常见念珠菌性阴道炎会出现豆腐渣样白带伴剧烈瘙痒,细菌性阴道炎则伴随鱼腥味分泌物。需通过白带常规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甲硝唑栓等药物,同时避免经期性生活。
4、接触性皮炎
对卫生巾材质、洗涤剂或护理产品过敏时,会阴部可能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伴瘙痒。建议更换低敏卫生巾品牌,用清水替代沐浴露清洁,急性期可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但激素类药膏不宜长期使用。
5、湿疹
慢性湿疹在月经期可能因湿热环境加重,表现为皮肤增厚、脱屑伴阵发性瘙痒。需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抓挠,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严重时需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治疗。
月经期需每日更换内裤2-3次,卫生巾每4小时更换一次,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可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若瘙痒伴随分泌物异常、溃疡或持续超过3个月经周期,建议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及过敏原检测,排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影响。经期洗浴水温不宜过高,清洁后及时擦干会阴部褶皱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