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的临床表现
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熊猫眼征、脑脊液鼻漏、听力下降、面瘫及后组颅神经损伤等。不同部位骨折的特征性表现与局部解剖结构受损相关。
1、颅前窝骨折
颅前窝骨折典型表现为熊猫眼征,即眶周皮下淤血呈青紫色。骨折累及筛板时可导致脑脊液鼻漏,鼻腔流出清亮液体。嗅神经损伤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部分患者合并额叶挫伤时会出现精神症状或人格改变。
2、颅中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常引起脑脊液耳漏,外耳道持续流出淡血性液体。颞骨岩部骨折可能导致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面神经管受损时出现周围性面瘫,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及口角歪斜。若损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形成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3、颅后窝骨折
颅后窝骨折主要表现为Battle征,即乳突区迟发性皮下淤斑。后组颅神经损伤可引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及舌肌萎缩。小脑或脑干受压时出现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及意识障碍。枕骨大孔区骨折可能引发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4、共性症状
各部位骨折均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开放性骨折伴硬脑膜撕裂时易发生颅内感染。颅底骨折常合并脑震荡或脑挫裂伤,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或持续昏迷。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5、影像学特征
CT检查可见骨折线贯穿颅底骨质,部分病例显示颅内积气。MRI有助于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及颅神经受累情况。脑血管造影适用于怀疑血管损伤的患者。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骨折走行与范围。
颅底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用力咳嗽、擤鼻等增加颅压的动作。保持鼻腔及外耳道清洁,禁止填塞或冲洗。出现脑脊液漏时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恢复期进行颅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为主,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