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常规报告怎么看
白带常规报告主要包含清洁度、pH值、微生物检查、胺试验和线索细胞五项指标,需结合各项数值综合判断是否存在阴道炎症。
清洁度分为I-IV度,I-II度为正常,III-IV度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性阴道病或滴虫性阴道炎。pH值正常范围为3.8-4.5,超过4.5可能为细菌性阴道病或滴虫感染。微生物检查包括霉菌、滴虫等项目,阳性结果对应相应感染。胺试验阳性提示细菌性阴道病,线索细胞超过20%也指向该诊断。若报告显示白细胞酯酶阳性或过氧化氢酶阴性,常伴随菌群失调。
部分医院的白带常规会额外检测唾液酸苷酶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前者阳性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后者升高可能提示需氧菌性阴道炎。某些特殊情况下,报告可能标注纤毛菌或加德纳菌的检出情况,这两种微生物与混合性阴道感染密切相关。部分自动化检测报告会显示乳酸杆菌比例,正常应超过70%,低于30%需警惕阴道微生态失衡。
获取白带常规报告后,建议携带完整检查结果至妇科门诊解读,避免自行判断误差。日常应注意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频繁使用洗液冲洗阴道。月经期勤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出现异常分泌物增多、异味或外阴瘙痒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复查。饮食上可适量摄入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但不宜过量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若确诊阴道炎,应按疗程规范用药,避免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导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