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是指儿童乳牙在正常替换期前因龋病、外伤、牙周疾病等原因提前脱落或拔除的现象。乳牙早失可能由龋齿、牙周炎、外伤、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口腔检查、影像学评估等方式诊断,并采取间隙保持器、正畸干预、龋齿充填等措施治疗。
1、龋齿
龋齿是乳牙早失最常见的原因。乳牙釉质较薄,抗酸能力弱,易被细菌侵蚀形成龋洞。龋齿进展至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可能导致牙齿无法保留而拔除。典型症状包括牙齿黑斑、冷热敏感、自发疼痛等。治疗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严重者可选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活髓切断术。家长需帮助儿童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限制高糖饮食。
2、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可导致乳牙牙槽骨快速吸收,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该病与伴放线聚集杆菌感染相关,需通过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若牙齿松动度超过三度,需拔除患牙并制作功能性间隙保持器。建议每三个月进行专业洁牙,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菌斑。
3、外伤
乳牙外伤占乳牙早失原因的20%左右,多发生于1-3岁学步期儿童。牙齿完全脱位或根折至龈下3毫米时需拔除。对于部分脱位牙可采用钛合金夹板固定3周,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家长应为幼儿佩戴运动护齿套,避免剧烈碰撞。
4、遗传因素
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等遗传性疾病可使乳牙结构脆弱,易发生早期脱落。临床可见牙齿表面凹陷或呈半透明状。治疗需早期使用预成冠保护,缺失后需安装舌弓式间隙保持器。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病因,定期涂氟增强牙体抗龋力。
5、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血液疾病可导致乳牙早失,伴随牙龈苍白、自发出血等症状。需先治疗原发病,口腔处理以保守为主,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含漱预防感染。放疗患者可选用氟化钠护齿剂预防放射性龋。
乳牙早失后需在1-2周内制作间隙保持器,防止邻牙倾斜导致恒牙萌出障碍。日常应增加牛奶、奶酪等富含钙质食物摄入,避免过硬黏性食物。每3个月复查咬合发育情况,恒牙萌出前需拆除保持器。建议选择儿童专用软毛牙刷配合牙线清洁,使用氟浓度为500ppm的牙膏。对于全身性疾病患儿,口腔护理需与儿科医生协同制定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