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梅毒怎么办
新生儿感染梅毒需立即就医治疗,主要通过青霉素注射、临床监测、母乳喂养调整、皮肤黏膜护理及家庭隔离等措施干预。该病可能由母婴垂直传播、产道接触感染等因素引起。
1、青霉素注射
新生儿确诊梅毒后需立即接受青霉素治疗,常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青霉素能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治疗周期需根据血清学滴度调整。治疗期间需监测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2、临床监测
治疗后需定期进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跟踪,建议每3个月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直至抗体转阴。若出现脑脊液异常需进行神经梅毒评估,必要时重复腰椎穿刺检查。
3、母乳喂养调整
母亲若处于梅毒活动期应暂停母乳喂养,经规范治疗且血清学转阴后可恢复。喂养期间需观察新生儿有无口腔黏膜斑、皲裂等梅毒特征性表现。
4、皮肤黏膜护理
对出现梅毒疹的新生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鼻分泌物。肛周糜烂处可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继发感染。
5、家庭隔离
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接触前后需严格执行手卫生。家庭成员需同步进行梅毒筛查,阳性者须接受规范治疗以阻断交叉感染。
除医疗干预外,家长需每日记录新生儿体温、进食量及精神状态,保持居室通风并避免带患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出院后应按医嘱定期随访,2年内每6个月复查血清学指标,观察有无迟发性症状如 Hutchinson 三联征。哺乳期母亲应补充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