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包皮炎如何治疗
包皮炎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包皮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包皮过长、卫生不良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包皮及龟头,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擦干水分,保持局部干燥。包皮过长者需翻起包皮彻底清洁,防止污垢堆积。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感染风险。
2、外用药物
细菌性包皮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性包皮炎需使用克霉唑乳膏或联苯苄唑乳膏。过敏性包皮炎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用药前需清洁患处,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用药3天后无改善需就医。
3、口服药物
严重细菌感染可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真菌感染需服用氟康唑胶囊或伊曲康唑胶囊。过敏反应可配合氯雷他定片。抗生素使用不超过7天,抗真菌药需按疗程服用。肝肾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反复发作的包皮炎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合并包皮粘连者可进行手法分离。急性期可用生理盐水湿敷缓解肿胀。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物理治疗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5、手术治疗
包皮过长或包茎导致的反复炎症需行包皮环切术。术后用碘伏消毒切口,口服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瘢痕体质者需谨慎选择手术。手术可降低阴茎癌及性伴侣妇科感染风险。
包皮炎患者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避免久坐和骑行摩擦。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未割包皮者需每日翻洗,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免疫力低下者避免公共浴池。症状加重或伴发热需及时就诊,儿童患者需家长协助下规范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防止转为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