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肠炎怎么治
小儿病毒性肠炎可通过补液治疗、饮食调整、益生菌制剂、蒙脱石散、锌制剂等方式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1、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盐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基础措施,能预防和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患儿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稀释后分次服用。重度脱水需及时就医,通过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尿量、精神状态等变化。
2、饮食调整
母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乳,可增加喂养频次。已添加辅食的患儿需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汤、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腹泻期间可暂时减少乳糖摄入,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家长需注意少量多餐原则,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3、益生菌制剂
布拉氏酵母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这类药物需用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部分益生菌制剂需冷藏保存,家长需注意查看药品说明书。使用后若出现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
4、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病毒和毒素,保护肠黏膜。该药物需空腹服用,与其他药物间隔两小时以上。服用时按年龄体重调整剂量,常见剂型有蒙脱石散剂和蒙脱石混悬液。家长需注意观察大便性状变化,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便秘。
5、锌制剂
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锌制剂可缩短腹泻病程,促进肠黏膜修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服用,通常连续补充10-14天。服用锌制剂可能引起轻微恶心,建议餐后服用。家长需注意避免与钙剂、铁剂同时服用,以免影响吸收。
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家长需做好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尿量明显减少或精神萎靡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应循序渐进,优先选择低渣低纤维食物,如香蕉、蒸苹果等,待胃肠功能完全恢复后再逐步增加食物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