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淋病的原因
淋病主要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等。高危因素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侣、未使用屏障避孕措施等。
1、性接触传播
淋病奈瑟菌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性行为传播。黏膜接触含菌分泌物后,细菌可侵入尿道、宫颈、直肠或咽部上皮细胞。感染者可能出现尿道脓性分泌物、排尿灼痛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治疗。
2、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淋病奈瑟菌可能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眼炎。表现为出生后2-5天出现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需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性治疗,产妇分娩前应筛查并治疗。
3、间接接触传播
共用被污染的毛巾、浴盆等物品可能传播,但概率较低。细菌在体外存活时间短,需密切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此类传播更易发生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
4、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感染风险增加。淋病奈瑟菌更易在免疫缺陷者体内定植,可能引发播散性淋球菌感染,出现发热、关节炎等症状。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和多西环素片治疗。
5、既往感染史
既往淋病治愈者仍可能再次感染,尤其未改变高危行为时。淋病奈瑟菌不产生持久免疫力,重复感染可能加重盆腔炎、附睾炎等并发症风险。建议性伴侣同治并定期复查。
预防淋病需坚持使用安全套、限制性伴侣数量、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出现尿道分泌物、排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严格完成抗生素疗程。性活跃人群建议每年进行性传播疾病筛查,妊娠期女性需在孕早期接受淋病检测。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直至复查转阴,密切接触者应同步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