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症状及治疗方法
肠梗阻症状主要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肠梗阻可能与肠粘连、肠扭转、肿瘤等因素有关,需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
1、腹痛
肠梗阻早期表现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随着病情进展可转为持续性疼痛。肠管缺血坏死时可出现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治疗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可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性疼痛,严重者需手术解除梗阻。
2、腹胀
梗阻近端肠管积气积液导致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听诊肠鸣音亢进呈金属音。可通过肛管排气缓解症状,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完全性梗阻需行肠造瘘术。
3、呕吐
高位梗阻早期出现频繁呕吐胃内容物,低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晚且含粪样物。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滴注奥美拉唑钠注射液抑制胃酸,必要时行鼻肠管引流。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部分性梗阻可有少量排气。可通过甘油灌肠剂刺激排便,结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5、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发热、休克等表现。需快速补液纠正酸碱失衡,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感染,肠坏死患者需行肠切除吻合术。
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遵循流质-半流质-普食的渐进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术后早期需进行床上翻身活动预防肠粘连,逐步增加步行距离促进肠功能恢复。定期复查腹部CT观察肠道通畅情况,出现腹痛加剧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