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牙周病和胃溃疡有什么关系

2907次浏览

牙周病胃溃疡可能存在双向关联,牙周致病菌可能通过消化道迁移加重胃黏膜损伤,而胃酸反流也可能影响口腔菌群平衡。两者关联机制主要有口腔菌群迁移、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等。

1、口腔菌群迁移

幽门螺杆菌等胃溃疡相关病原体可在牙菌斑中定植,通过吞咽进入胃部。牙周袋内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等致病菌也可能随唾液下行,破坏胃黏膜屏障。临床发现胃溃疡患者口腔中这些细菌检出率显著增高,根除牙周致病菌有助于改善胃部炎症。

2、全身炎症反应

牙周炎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等炎性介质,通过血液循环刺激胃黏膜免疫应答。长期慢性炎症会降低胃黏膜修复能力,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胃溃疡活动期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常与牙周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免疫功能紊乱

牙周病导致的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诱发胃黏膜自身免疫损伤。同时胃溃疡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会促进牙周致病菌增殖。两者形成恶性循环,需同步调节免疫功能。

4、胃酸反流影响

严重胃食管反流时,胃酸反复刺激牙周组织,改变口腔pH值环境。酸性环境会抑制有益菌生长,加速牙周致病菌繁殖,同时腐蚀牙骨质加重牙周附着丧失。

5、治疗药物相互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长期使用可能改变口腔菌群构成,增加牙周病风险。而牙周治疗常用的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可能影响胃肠菌群平衡,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建议牙周病合并胃溃疡患者定期进行牙周洁治,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控制菌斑,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黏膜。胃溃疡活动期应选择软质饮食,餐后清洁口腔残留,治疗期间监测口腔与胃部症状变化。两种疾病需协同治疗,口腔科与消化科联合随访效果更佳。

相关推荐

野地蚕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野地蚕一般是指野生柞蚕,具有补充营养、促进消化、辅助改善睡眠等功效,其蚕蛹可入药,具有息风止痉、活血通络等作用。
吃药推迟月经的危害
吃药推迟月经可能干扰内分泌平衡,增加血栓风险,并导致月经紊乱。主要有激素水平异常、子宫内膜病变、凝血功能异常、药物依赖风险、远期生育影响等危害。
什么是黄褐斑中医辨治方法
相信很多女性到了中年都会出现黄褐斑,而她们也会寻找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黄褐斑中医辨治的方法更希望得到明确的了解,因为她们也清楚的知道,黄褐斑的出现和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息息相关,所以运用中医这一传统疗法,更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能达到治标和治本的效果。
骨龄提前怎么办
骨龄提前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骨龄提前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过剩、内分泌疾病、环境激素暴露、性早熟等因素有关。
老人膝盖骨质增生怎么除根
老人膝盖骨质增生一般无法彻底除根,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症状并延缓进展。主要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疼痛和炎症,硫酸氨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