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子宫内膜异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检查等方式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经血逆流、免疫异常、内分泌失调、医源性种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不孕等症状。
1、临床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或大腿内侧,且随月经周期加重。部分患者出现慢性盆腔痛,表现为非周期性下腹隐痛或坠胀感。性交痛多见于子宫直肠陷凹或阴道直肠隔病灶,月经异常则表现为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不孕可能与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异常有关。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经阴道超声可发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表现为囊壁厚、内见密集点状回声。磁共振成像对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子宫输卵管造影可评估输卵管通畅性,但无法直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3、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紫蓝色或褐色异位病灶、粘连及卵巢巧克力囊肿。术中可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病理检查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可确诊。该检查同时具备治疗功能,可进行粘连松解、病灶电灼或切除等操作。
4、实验室检查
血清CA125水平可能轻度升高,但特异性较低,更多用于疗效监测。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不高,临床价值有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相关指标异常,与长期经量增多有关。
5、鉴别诊断
需与盆腔炎性疾病、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病等疾病鉴别。盆腔炎性疾病多有发热、脓性分泌物,抗生素治疗有效。卵巢肿瘤生长速度较快,超声显示囊实性包块。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增厚,痛经呈进行性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减少红肉、酒精摄入,适量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经期需避免剧烈运动。疼痛明显时可局部热敷,但须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萘普生钠片等药物控制症状。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有生育需求者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