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肥大的病因是什么
心室颤动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其他可能原因包括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以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
1、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是心室颤动的主要诱因。急性心肌梗死时缺血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易形成折返环路。典型表现为突发胸痛伴意识丧失,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治疗需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或搭桥手术恢复血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2、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均可引发心室结构改变与电传导异常。心肌纤维化区域易形成异常兴奋灶,临床常见运动后晕厥病史。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壁运动异常,治疗需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重症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3、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改变心肌细胞膜电位,诱发早期后除极。多见于利尿剂过量使用或消化液大量丢失患者,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伴T波改变。静脉补充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可纠正紊乱,同时需监测血电解质浓度调整补液方案。
4、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会抑制钠钾泵功能,导致细胞内钙超载触发延迟后除极。患者常有恶心呕吐、黄视症等前驱症状,心电图呈现特征性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需立即停用药物并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进行解毒治疗。
5、遗传综合征
长QT综合征和Brugada综合征等基因突变会影响离子通道功能。青年患者可出现无诱因晕厥,家族中常有猝死病史。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预防性使用盐酸普萘洛尔片或植入式除颤器是主要干预手段。
预防心室颤动需定期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冠心病患者应规范服用二级预防药物,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出现心悸、黑朦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心源性猝死高危人群可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心肌电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