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慢性腹泻可能由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乳糖不耐受、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慢性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持续时间超过4周,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数量减少而有害菌过度繁殖。患者常伴有腹胀、排气增多,粪便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临床常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严重时需进行粪便微生物移植。
2、肠易激综合征
精神紧张或胃肠动力异常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排便前常有腹痛,便后缓解,粪便多呈糊状带黏液。治疗需配合心理疏导,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蠕动,蒙脱石散改善腹泻症状。
3、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肠道持续炎症,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体重下降。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糜烂溃疡,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急性期可能需注射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
4、乳糖不耐受
小肠缺乏乳糖酶会导致乳糖消化障碍,饮用牛奶后30分钟至2小时出现水样泻,伴有肠鸣音亢进。通过氢呼气试验可确诊,治疗需避免乳制品摄入,必要时补充乳糖酶胶囊。
5、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或阿米巴原虫感染常见于饮用生水或接触污染水源者,腹泻呈间歇性,粪便有特殊腐臭味。粪便镜检可见虫卵或滋养体,需服用甲硝唑片或替硝唑片进行驱虫治疗。
慢性腹泻患者应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食物,选择低渣饮食减轻肠道负担。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散步等轻度活动促进肠蠕动协调性,若出现发热、血便或体重持续下降需立即复诊。长期腹泻者需定期检测营养指标,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