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
中医治疗咳嗽的方法主要有疏风散寒、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健脾化湿、温肾纳气等。咳嗽在中医辨证中可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肺燥阴伤、痰湿蕴肺、肾不纳气等类型,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治法。
1、疏风散寒
适用于风寒袭肺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常用方剂如止嗽散,含紫苏叶、杏仁等药物,可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治疗期间需避风寒,生姜红糖水有助于驱散寒邪。若兼有头痛身痛,可配合艾灸大椎穴。
2、清热化痰
针对风热犯肺或痰热壅肺证,症见咳嗽气粗、痰黄黏稠、咽喉肿痛。桑菊饮含桑叶、菊花等成分,能疏风清热。枇杷叶膏由枇杷叶、黄芩制成,具有清肺化痰功效。可配合背部刮痧促进邪热外泄,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
3、润肺止咳
用于肺燥阴伤导致的干咳无痰、咽干口燥。百合固金汤含百合、麦冬等养阴润肺药物。川贝雪梨膏由川贝母、梨汁熬制,能生津润燥。建议食用银耳羹等滋阴食物,保持环境湿度,避免燥邪伤肺。
4、健脾化湿
治疗痰湿蕴肺型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脘痞。二陈汤含半夏、陈皮等健脾燥湿药物。橘红痰咳颗粒能理气化痰,适用于痰白量多者。日常需忌食生冷甜腻,可用山药、薏苡仁煮粥健脾。
5、温肾纳气
针对肾不纳气导致的久咳气喘、动则加重。金匮肾气丸含附子、肉桂等温肾药物。蛤蚧定喘胶囊能补肾纳气,适用于咳喘日久者。艾灸关元穴可温补肾阳,避免过度劳累耗伤肾气。
中医治疗咳嗽强调辨证施治,需通过望闻问切明确证型。治疗期间应避风寒、调饮食,风寒咳嗽者忌生冷,风热咳嗽者忌辛辣,痰湿咳嗽者忌肥甘。慢性咳嗽患者可练习八段锦增强肺功能,咳嗽超过两周或伴咯血、胸痛需及时就医排除肺部器质性疾病。服药期间若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应停药咨询医师。
相关推荐
02:23
02:00
03:18
02:15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白天咳嗽属于什么咳嗽
- 2 咳嗽怎么缓解咳嗽
- 3 只有咳嗽咳嗽不止怎么引起的
- 4 咳嗽为什么睡觉咳嗽
- 5 为什么咳嗽躺下就咳嗽
- 6 肺炎咳嗽与普通咳嗽有什么不同
- 7 艾滋咳嗽和普通咳嗽
- 8 肿瘤咳嗽与普通咳嗽有什么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