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栓塞是怎么回事
冠状动脉栓塞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后暴露脂质核心,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或瑞舒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2、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或血管内皮损伤可促使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常见于房颤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或长期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迁移。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伴冷汗。需紧急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或行急诊PCI手术取栓。
3、血管痉挛
吸烟、寒冷刺激或精神紧张可能诱发冠状动脉持续性痉挛,导致血管完全闭塞。典型症状为静息时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痉挛,长期预防可口服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
4、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赘生物脱落可栓塞冠状动脉,多伴有发热、皮肤瘀点等感染征象。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严重者需手术清除赘生物并修复瓣膜。
5、高凝状态
遗传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易凝结,可能形成自发性冠状动脉血栓。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冠状动脉栓塞患者日常需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注意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术后患者应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冠状动脉CTA,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