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占位性的病变指什么
胰腺占位性病变是指胰腺组织内出现的异常肿块或病灶,可能由胰腺囊肿、胰腺炎性假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或胰腺癌等疾病引起。
1、胰腺囊肿
胰腺囊肿是胰腺内充满液体的囊性结构,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胰腺损伤或慢性胰腺炎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饱胀感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无症状的小囊肿通常无须治疗,定期随访即可;若囊肿增大或引发症状,可考虑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临床常用药物包括胰酶肠溶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辅助改善消化功能。
2、胰腺炎性假瘤
胰腺炎性假瘤是由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的局部组织增生,常与长期饮酒、胆道疾病或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关。典型表现为反复上腹痛伴体重下降,影像学检查可见边界不清的占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戒酒、控制胆道感染,必要时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免疫抑制剂。若肿块压迫胆管或血管,可能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腺内分泌细胞,可分为功能性与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肿瘤可能因激素过量分泌导致特定综合征,如胰岛素瘤引发低血糖。诊断依赖血激素检测和68Ga-DOTATATE PET-CT。治疗包括长效奥曲肽微球注射液控制症状,或采用靶向药物依维莫司片,较大肿瘤需手术切除。
4、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是胰腺导管上皮的乳头状增生病变,特征为大量黏液分泌导致胰管扩张。常见症状为反复腹痛和脂肪泻,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可缓解梗阻,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定期监测CA19-9等肿瘤标志物,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保护肝功能。
5、胰腺癌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胰腺占位病变,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后可出现黄疸、腰背痛及恶病质。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和家族史。根治性手术联合吉西他滨注射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等化疗药物可改善预后,晚期患者可尝试厄洛替尼片等靶向治疗。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增强CT或MRI有助于评估分期。
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后应尽早就医明确性质,完善肿瘤标志物、增强影像学或穿刺活检等检查。日常需严格戒烟限酒,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减轻胰腺负担,避免暴饮暴食。伴有糖尿病者需加强血糖监测,术后患者应按医嘱补充胰酶制剂。定期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变化至关重要,若出现持续腹痛、消瘦或黄疸加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