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症状和治疗
慢性肝炎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隐痛,可通过护肝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慢性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异常、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 乏力
乏力是慢性肝炎早期常见症状,与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能量供给不足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轻微活动后疲倦、晨起精神不振,部分伴随低热。生理性乏力可通过调整作息、补充优质蛋白缓解。若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护肝治疗。
2. 食欲减退
食欲减退多因胆汁分泌异常影响消化功能,常见厌油腻、早饱感。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蒸蛋等食物。酒精性肝炎患者需严格戒酒,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改善肝细胞膜稳定性。自身免疫性肝炎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3. 腹胀
腹胀与门静脉高压、胃肠淤血相关,表现为餐后腹部膨隆、叩诊鼓音。轻度腹胀可通过限制产气食物、腹部按摩缓解。肝硬化前期患者需监测腹围变化,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片利尿消肿。合并腹水感染时需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抗感染,同时补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4. 肝区隐痛
肝区隐痛多位于右季肋区,呈持续性钝痛,肝脏肿大时可触及质地改变。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期疼痛较明显,建议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解毒。肝癌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甲胎蛋白和超声检查。
5. 皮肤黄染
皮肤黏膜黄染提示胆红素代谢障碍,常见巩膜首发黄染,伴随尿色加深。胆汁淤积性肝炎需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严重黄疸者可短期使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退黄。慢性乙肝患者出现进行性黄疸时,需警惕肝衰竭风险。
慢性肝炎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豆制品、瘦肉等优质蛋白。严格禁酒并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弹性检测,乙肝携带者需监测肝癌标志物。出现意识模糊、呕血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