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有锥体外系反应、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影响、镇静作用及内分泌紊乱等。具体表现与药物种类、个体差异及用药时长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监测。
1、锥体外系反应
常见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震颤、静坐不能及迟发性运动障碍。氟哌啶醇片、奋乃静片等药物易引发此类反应,可能与多巴胺受体阻断有关。轻症可通过减少剂量或联用苯海索片缓解,重症需调整用药方案。
2、代谢综合征
奥氮平片、喹硫平片等第二代药物易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机制涉及组胺H1受体和5-HT2C受体拮抗作用。建议用药期间定期检测血糖血脂,配合低GI饮食和规律运动。
3、心血管影响
硫利达嗪片、齐拉西酮胶囊等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速。用药前需评估心电图,避免与延长QT间期的药物联用。老年患者尤需监测血压变化。
4、镇静作用
氯氮平片、氯丙嗪片等具有显著镇静效果,可能导致嗜睡、注意力下降。日间服药可改为晚间单次给药,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通常2-4周后耐受性增强。
5、内分泌紊乱
利培酮口服液、氨磺必利片可能引发催乳素升高,表现为闭经、溢乳或性功能障碍。必要时可换用阿立哌唑口崩片等对催乳素影响较小的药物,或联合中药调理。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记录体重和血糖变化。出现明显副作用时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切勿自行调整药量。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轻镇静副作用,必要时可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