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肿起来了怎么办
耳朵里面肿起来可通过局部清洁、冷敷、药物治疗、穿刺引流、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耳朵肿胀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皮脂腺囊肿、过敏反应、外伤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棉签轻柔擦拭肿胀部位,避免用力掏挖导致皮肤破损。外耳道分泌物较多时可配合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每日1-2次。清洁后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或洗澡时建议使用防水耳塞。
2、冷敷
急性肿胀48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耳周,每次10-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充血,缓解疼痛和灼热感。注意避免冻伤,皮肤敏感者应缩短单次冷敷时间。
3、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真菌感染可用克霉唑乳膏。过敏性肿胀可口服氯雷他定片,伴剧烈疼痛时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化脓性中耳炎需联用头孢克洛分散片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4、穿刺引流
耳部脓肿形成后需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排脓,操作前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术后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并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该操作须由耳鼻喉科医生完成。
5、手术切除
反复发作的耳部皮脂腺囊肿或瘢痕疙瘩需手术切除,常见术式包括耳部肿物切除术、耳甲腔成形术等。术后7-10天拆线,期间避免耳部受压或沾水。先天性耳瘘管感染患者可能需行瘘管切除术。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保持耳道干燥通风,游泳后及时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外耳道。出现耳痛、流脓或听力下降时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控制血糖以防感染扩散。恢复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耳朵,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检查耳部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