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后发烧怎么回事
胃痛后发烧可能由急性胃肠炎、胃溃疡穿孔、胆道感染、胰腺炎、食物中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抑酸护胃、补液支持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急性胃肠炎
进食不洁食物后病毒或细菌感染胃肠黏膜,表现为突发胃痛伴水样腹泻,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用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
2、胃溃疡穿孔
长期胃溃疡患者突发剧烈刀割样上腹痛,随后出现发热、板状腹。需急诊手术修补穿孔,术后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酸,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
3、胆道感染
胆囊炎或胆管结石引发右上腹绞痛,疼痛向右肩放射,伴随寒战。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超声可见胆管扩张。需静脉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必要时行ERCP取石。
4、胰腺炎
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上腹剧痛伴呕吐,血清淀粉酶显著升高。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疼痛剧烈时可用盐酸布桂嗪注射液镇痛。
5、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食物后2-6小时出现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低热。轻症可口服盐酸小檗碱片,严重者需洗胃并静脉补充电解质。
出现胃痛伴发热时应暂时禁食,饮用温水补充水分,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痉挛性疼痛。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掩盖病情,记录呕吐物及大便性状供医生参考。恢复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脂少渣膳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酒精摄入。若48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呕血等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