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肿胀的原因是什么
耳膜肿胀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外伤、气压损伤或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症状。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耳膜肿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因细菌或真菌感染导致。患者常出现耳道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掏耳,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若伴随真菌感染,可使用克霉唑滴耳液。
2、中耳炎
中耳炎多由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炎症波及耳膜时会导致充血肿胀。典型症状包括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儿童可能伴随发热。治疗需控制感染,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疼痛。
3、外伤
掏耳工具使用不当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耳膜机械性损伤,表现为突发性耳痛、出血或听力障碍。轻微损伤可自行修复,严重穿孔需避免耳道进水,防止感染,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外伤后禁止自行滴药,需耳鼻喉科专科处理。
4、气压损伤
飞行、潜水等气压骤变环境可能引发耳膜内外压力失衡,造成肿胀甚至穿孔。症状包括耳闷、眩晕、耳鸣,可通过咀嚼、打哈欠缓解。反复发作者需检查咽鼓管功能,飞行时可使用鼻喷减充血剂如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
5、过敏反应
接触染发剂、洗发水等致敏物质可能引发耳道过敏性水肿,伴随皮肤红斑、剧烈瘙痒。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反复过敏者应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耳膜肿胀期间应避免游泳、乘飞机等可能加重症状的活动,保持耳道清洁干燥,勿自行掏耳。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出现持续耳痛、流脓或听力明显下降,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镜、听力检查明确病因。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其抓耳、哭闹等异常行为,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