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拉血是怎么回事
痔疮拉血可能由肛垫下移、静脉曲张、排便习惯不良、饮食结构不合理、肛周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肛垫下移
肛垫是直肠末端的正常组织结构,当肛垫因长期受压或老化发生下移时,可能形成内痔并导致出血。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排便时无痛性鲜血滴落,血液不与粪便混合。可通过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必要时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保护黏膜。
2、静脉曲张
直肠静脉丛长期淤血扩张会形成静脉曲张性外痔,排便时粪便摩擦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和瘙痒,严重时可见紫红色肿物脱出。温水坐浴配合地奥司明片口服可改善静脉回流。
3、排便习惯不良
长期便秘或用力排便会增加肛管压力,导致痔核表面黏膜损伤出血。粪便干燥时可能擦伤痔核,表现为便纸带血或便后滴血。建议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4、饮食结构不合理
低纤维饮食会导致粪便体积减小、硬度增加,排便时更易损伤痔核血管。这类出血多伴随排便困难,可通过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改善,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毫升。
5、肛周感染
痔核继发感染时局部充血水肿,黏膜脆性增加易发生溃破出血。可能伴有肛门灼痛和分泌物,急性期可见血栓形成。需联合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抗炎和诺氟沙星胶囊抗感染治疗。
痔疮出血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摄入,保持每日20-30克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水果。排便时不宜久蹲或过度用力,建议每次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使用粗糙厕纸摩擦。长期久坐者每小时应起身活动3-5分钟,孕妇可采取侧卧位减轻盆腔压力。若出血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