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完乙肝疫苗发烧怎么办
孩子打完乙肝疫苗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体温、调整衣物、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接种疫苗后发热通常由免疫反应、个体差异、接种操作、疫苗成分、潜在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孩子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配合退热贴,每次贴敷不超过4小时。禁止冰敷或冷水浴以免引起寒战。
2、补充水分
家长需每2小时给孩子喂30-50毫升温水,可加入少量电解质粉调节体液平衡。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配方奶喂养可适当稀释奶粉浓度。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加强补液。
3、观察体温
接种后48小时内每4小时测量一次腋温,使用电子体温计需保持测量部位干燥。体温38摄氏度以下属正常免疫反应,持续超过39摄氏度或发热超过72小时需警惕疫苗不良反应。
4、调整衣物
减少包裹被褥厚度,选择纯棉透气衣物保持皮肤干爽。发热期避免使用防水隔尿垫,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预防着凉。
5、就医检查
出现持续高热、惊厥、皮疹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儿科急诊。需向医生详细说明疫苗接种时间、品牌及既往过敏史,可能需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排除其他感染。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米粥、苹果泥等食物。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拒食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复诊。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和伴随症状,为后续就医提供参考依据。日常可准备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等儿童退热药,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