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不好需要做什么检查
胃肠功能紊乱通常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粪便常规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等。胃肠功能紊乱可能与饮食不当、感染、炎症、肿瘤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选择检查项目。
1、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是评估胃肠黏膜病变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的炎症、溃疡、息肉或肿瘤。普通胃镜检查需空腹6小时以上,肠镜检查需提前清洁肠道。无痛胃肠镜可减轻不适感,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胃肠镜能同步进行活检或息肉切除,对消化道出血、反复腹痛等症状有明确诊断价值。
2、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或胃黏膜活检确诊。呼气试验前需停用抗生素和抑酸药4周,检测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反复嗳气、上腹隐痛或胃病史患者应优先排查该感染。
3、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检查可筛查隐血、寄生虫、致病菌及消化吸收功能。隐血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需结合胃肠镜进一步排查。脂肪泻患者粪便可见未消化脂肪滴,乳糖不耐受者粪便pH值降低。检查前3天应避免食用动物血、铁剂等干扰因素。
4、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能评估肝胆胰脾等实质器官,对胆囊结石、胰腺囊肿等病变有较高检出率。检查需空腹8小时以上以清晰显示胆囊。超声可辅助诊断慢性胰腺炎、脂肪肝等疾病,但对胃肠空腔脏器显示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血液生化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贫血或感染迹象,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肝功能异常可能反映肝胆疾病,血淀粉酶升高需警惕胰腺炎。电解质紊乱常见于长期腹泻患者。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等对消化道肿瘤筛查有一定参考价值。
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烟酒摄入。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腹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性,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若出现持续消瘦、便血或顽固性疼痛,须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