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打颤是怎么回事

1418次浏览

新生儿打颤可能由生理性肌阵挛、低钙血症、低血糖、颅内出血、新生儿癫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喂养、补钙补糖、药物控制、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生理性肌阵挛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时,可能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多在睡眠或换尿布时发生。表现为突发性短暂震颤,无面色改变或哭闹。家长需保持环境温度26-28摄氏度,包裹襁褓时留出活动空间,避免过度刺激。通常出生后3个月内自行缓解。

2、低钙血症

母乳钙磷比例失衡或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血钙低于2mmol/L,引发手足搐搦或全身震颤。多伴随易惊跳、睡眠不安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配合维生素AD滴剂,哺乳期母亲需每日补充600mg钙剂。

3、低血糖

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肝糖原储备不足时,血糖低于2.6mmol/L会出现震颤伴嗜睡、喂养困难。需立即喂食10%葡萄糖水5-10ml,严重时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家长需每2-3小时喂养一次,监测血糖变化。

4、颅内出血

产伤或缺氧可能导致硬膜下出血或脑室周围出血,除肢体颤抖外还出现前囟膨隆、尖叫样哭声。需通过头颅B超确诊,轻度出血可用维生素K1注射液止血,严重时需脑室引流术。

5、新生儿癫痫

先天性代谢异常或脑发育畸形可能引发局灶性抽搐,表现为节律性眨眼或咀嚼动作。脑电图检查可确诊,需使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控制发作,必要时联合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治疗。

家长发现新生儿打颤时应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保持室内光线柔和,避免突然声响刺激。母乳喂养者需保证每日1200mg钙摄入,配方奶喂养按需喂养。若颤抖伴随拒奶、体温异常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进行血生化、脑电图等检查。日常护理注意观察瞳孔反应和肌张力变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评估。

相关推荐

鼻中隔偏曲的主要症状
鼻中隔偏曲的主要症状有鼻塞、头痛、鼻出血、嗅觉减退、反复鼻窦炎等。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导致鼻腔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疾病。
新生儿手脚抽搐的原因
新生儿手脚抽搐可能由低钙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长小肉疙瘩是否与甲亢有关怎样治疗
长小肉疙瘩可能与甲亢有关,但多数情况下由其他原因引起。皮肤小肉疙瘩通常表现为皮肤纤维瘤、软纤维瘤或皮赘等,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鼻甲肥大怎么治疗比较好
鼻甲肥大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鼻甲肥大可能与慢性鼻炎、过敏反应、鼻中隔偏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脚丫痒脱皮怎么办
脚丫痒脱皮可通过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使用抗真菌药物、穿透气鞋袜、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脚丫痒脱皮通常由真菌感染、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湿疹、汗疱疹等原因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