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腰肌劳损可能由长期姿势不良、急性损伤未愈、腰部负荷过重、腰椎退行性改变、寒冷潮湿刺激等原因引起。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
1、长期姿势不良
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尤其是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会导致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肌肉过度疲劳可能引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建议定时调整姿势,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久站。办公时可使用腰靠垫支撑腰椎,睡眠选择硬板床配合低枕。
2、急性损伤未愈
腰部急性扭伤或拉伤后未彻底恢复,可能发展为慢性腰肌劳损。损伤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微小撕裂,愈合过程中形成粘连或瘢痕组织,降低肌肉弹性。急性期应充分休息,损伤后48小时内冷敷,后期改用热敷促进恢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
3、腰部负荷过重
频繁搬抬重物或超负荷运动,会使腰背肌群长期处于过度收缩状态。肌肉持续受力可能导致肌纤维结构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搬运重物时应屈膝下蹲而非弯腰,保持物体贴近身体。体力劳动者可佩戴护腰分散压力,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突然发力。
4、腰椎退行性改变
中老年人腰椎间盘退变或小关节增生,可能改变腰部力学结构,增加肌肉代偿性负担。退变可能伴随椎间隙狭窄、韧带钙化等变化,导致肌肉需额外用力维持稳定。此类情况需加强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
5、寒冷潮湿刺激
腰部受凉或处于潮湿环境,可能引起肌肉血管收缩痉挛,局部供血不足导致代谢障碍。寒冷会降低肌肉柔韧性,轻微外力即易造成拉伤。应注意腰部保暖,冬季可穿戴保暖护腰,避免直接接触冷地面。睡前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15分钟,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腰肌劳损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每30分钟可做腰部伸展运动如猫式伸展。睡眠时侧卧屈膝可减轻腰椎压力,仰卧时在膝下垫枕。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牛奶、鸡蛋、深海鱼等食物。急性发作期建议卧床休息1-3天,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下肢放射痛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椎间盘突出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