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高血压怎么控制

怀孕期间高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监测血压、药物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控制。妊娠期高血压可能与遗传因素、血管功能异常、胎盘发育不良、肥胖、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水肿等症状。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盐调味品。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牛奶、绿叶蔬菜等,有助于调节血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过量摄入动物脂肪。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防止肌肉拉伤和血压波动。
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同一时间段和体位进行测量。使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后立即测量。发现血压异常升高或伴随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妊娠期高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片、拉贝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禁止自行服用非妊娠期常用降压药,避免影响胎儿发育。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胎儿发育情况。
增加产前检查频率,至少每2周进行一次血压监测和尿蛋白检测。通过胎心监护、超声检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出现血压持续升高、蛋白尿加重或胎儿生长受限时需住院治疗,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严格控制体重增长,整个孕期增重控制在10-12公斤以内。出现严重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警惕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产后仍需继续监测血压,部分患者可能持续存在高血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