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筋怎么回事
儿童抽筋可能由缺钙、运动过度、低镁血症、癫痫、高热惊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钙、休息调整、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观察症状并就医评估。
1、缺钙
钙离子参与肌肉收缩调节,长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夜间下肢腓肠肌突发痉挛,伴随出汗、哭闹。可通过补充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并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摄入。
2、运动过度
剧烈运动后乳酸堆积及电解质流失易诱发肌肉强直收缩,常见于运动后下肢局部抽搐。需立即停止活动并轻柔拉伸痉挛肌肉,运动前后适量饮用含钠钾的电解质水。
3、低镁血症
镁缺乏会影响钙离子通道功能,多与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相关。症状为手足抽搐伴麻木感,可通过检测血清镁确诊。需遵医嘱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同时食用坚果、全谷物等富镁食物。
4、癫痫
大脑异常放电引发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时意识丧失、牙关紧闭。需通过脑电图与病史确诊,常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左乙拉西坦片等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
5、高热惊厥
体温骤升超过38.5℃时中枢神经异常兴奋,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表现为全身僵直、眼球上翻,需立即物理降温并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止痉,后续需排查感染病灶。
日常需保证儿童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空腹剧烈运动。发作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将患儿侧卧防止窒息,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表现供医生参考。若频繁发作或伴随意识障碍,须立即前往儿科或神经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