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新生儿休克
新生儿休克可通过保暖、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病因治疗、呼吸支持等方式治疗。新生儿休克通常由窒息、感染、失血、先天性心脏病、低血糖等原因引起。
1、保暖
新生儿休克时需立即采取保暖措施,维持体温在36.5-37.5摄氏度。低体温会加重休克,可使用预热的辐射台或保温箱,避免使用热水袋等局部加热设备。同时减少裸露时间,用预热毛巾包裹四肢,监测肛温变化。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需提高环境湿度至60%以上。
2、液体复苏
在建立静脉通路后,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液进行扩容,剂量为10-20ml/kg。严重失血时可输注同型血浆或红细胞悬液。输液过程中需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避免液体过量导致心力衰竭。合并低血糖时需同步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
3、血管活性药
经液体复苏仍持续低血压时,可遵医嘱使用多巴胺注射液或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循环。多巴胺剂量从5μg/kg/min起始,根据血压调节。心源性休克可联用米力农注射液改善心肌收缩力。用药期间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四肢末梢灌注及尿量变化。
4、病因治疗
感染性休克需静脉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脓毒症可加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失血性休克需立即止血并输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前列腺素E1维持动脉导管开放。低血糖休克需维持葡萄糖输注,使血糖稳定在2.6mmol/L以上。
5、呼吸支持
合并呼吸衰竭时需给予氧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氧浓度初始设置为30-40%,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早产儿需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通气期间需监测血气分析,避免氧中毒或气压伤。
新生儿休克属于急症,家长发现患儿出现皮肤苍白、肢端发冷、呼吸急促、反应低下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住院期间需保持安静环境,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恢复期应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循序渐进增加喂养量,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发育。出院后遵医嘱复查心脏功能、听力视力等,按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