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积食应该怎么办
宝宝积食可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适量运动、服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积食通常由喂养不当、消化功能弱、食物过敏、肠道菌群紊乱、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单次喂养量,增加喂养次数至每天5-6次。选择易消化的米糊、南瓜泥等半流质食物,避免糯米、坚果等难消化食材。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餐后竖抱宝宝15分钟帮助胃部排空。
2、腹部按摩
餐后1小时以掌心顺时针按摩宝宝脐周,每次5分钟,力度以腹部轻微下陷为宜。可配合婴儿抚触油促进肠蠕动。注意避开刚进食后及哭闹时操作,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用此法。
3、适量运动
清醒时让宝宝练习俯卧抬头,每日3次,每次不超过3分钟。6个月以上婴儿可进行被动操活动四肢。运动需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摇晃等剧烈动作。
4、服用药物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可调节肠道菌群,醒脾养儿颗粒帮助健脾消食,小儿健胃消食片含山楂麦芽等促消化成分。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抗生素同服。
5、就医治疗
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发热或腹胀如鼓,可能提示肠梗阻或先天性巨结肠。需进行腹部超声、钡餐造影等检查,严重者需胃肠减压或灌肠处理。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更需警惕并发症。
家长需记录宝宝每日排便次数及性状,观察舌苔是否厚腻。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腹部受凉,奶瓶喂养时注意奶嘴孔大小合适。积食超过3天无改善或伴随精神萎靡、尿量减少时,应立即前往儿科消化专科就诊。平时可定期做小儿推拿保健,培养规律进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