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与月经的区别是什么
产后出血与月经在发生时间、出血特点及生理机制上存在明显区别。产后出血是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急症,而月经是育龄女性周期性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生理性出血。
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血液呈鲜红色且可能含有血块,出血量快速增加并伴随子宫收缩乏力、血压下降等危险信号。其根本原因是子宫肌纤维收缩不良、胎盘残留或产道损伤,需紧急医疗干预如宫缩剂注射或手术止血。月经出血具有规律性,间隔21-35天发生,持续3-7天,初期为暗红色经血逐渐转为鲜红,后期呈褐色,出血量约20-80毫升,伴随轻度下腹坠胀但无生命危险。月经是子宫内膜受激素调控的周期性脱落,无需特殊治疗。
产后女性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若发现出血量突然增多、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前兆应立即就医;月经期建议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可热敷缓解腹痛,饮食上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若月经周期异常或痛经严重需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哺乳期月经可能延迟恢复,但哺乳不能作为避孕手段,产后避孕措施仍需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