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如何形成的
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毛囊引起,常见诱因包括皮肤损伤、油脂分泌过多、免疫力下降等。毛囊炎可能表现为红肿、疼痛或脓疱,严重时可导致疖肿或蜂窝织炎。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可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毛囊。毛囊堵塞后细菌繁殖引发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轻度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严重时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
2、真菌感染
糠秕马拉色菌等真菌在湿热环境下过度增殖会导致真菌性毛囊炎,常见于胸背部。表现为瘙痒性红色丘疹,可外用酮康唑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3、皮肤损伤
剃须、脱毛或衣物摩擦造成的微小伤口易使病原体入侵。糖尿病患者更易因皮肤修复能力差而反复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必要时使用医用酒精消毒。
4、油脂分泌异常
皮脂腺过度分泌会堵塞毛囊口形成粉刺,继发感染后发展为炎症。油性皮肤人群需每日用温和洁面产品清洗,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严重痤疮合并毛囊炎时可外用阿达帕林凝胶。
5、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HIV感染等免疫缺陷状态会增加感染风险。此类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多发毛囊炎,需系统检查免疫功能并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预防毛囊炎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出汗后及时清洁。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出现持续不退的红肿、发热或扩散性皮疹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挤压脓疱导致感染扩散。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锌等有助于皮肤修复的营养素,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