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肝癌的发展通常经历慢性肝病、肝硬化到肝癌的三阶段演变,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因素有关。
1、慢性肝病阶段
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最常见的起始因素。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引发慢性肝炎。长期炎症刺激促使肝星状细胞活化,产生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等症状。此时通过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可控制病情进展。
2、肝硬化阶段
持续肝纤维化最终形成肝硬化,肝脏结构被假小叶取代。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失代偿表现为黄疸、腹水、肝性脑病。肝硬化结节中异常增生的肝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超声监测和甲胎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变迹象。
3、癌前病变阶段
异型增生结节被视为肝癌直接前驱病变,细胞排列紊乱且核异型性明显。结节内可能出现脂肪变性、铁沉积等代谢异常。增强CT显示动脉期强化提示恶性转化风险。病理活检发现CD34阳性微血管浸润是癌变的重要标志。
4、早期肝癌阶段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形成直径小于3厘米的孤立病灶。肿瘤细胞仍保留部分肝细胞功能,可合成甲胎蛋白。增强MRI显示快进快出强化特征。此时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可获得较好预后,五年生存率超过60%。
5、进展期肝癌阶段
肿瘤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或发生肝内转移。癌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出现进行性消瘦、顽固性腹痛、恶病质等表现。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靶向药物如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
预防肝癌需定期筛查乙肝表面抗原,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霉变食物摄入。肝硬化患者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肝区疼痛应及时就诊肝胆外科或肝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