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崴伤后外侧鼓包是怎么回事
脚崴伤后外侧鼓包可能与软组织损伤、韧带撕裂、关节囊损伤、骨折或脱位、血肿形成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1、软组织损伤
脚踝扭伤时外力作用可能导致皮下软组织挫伤,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引发炎性渗出。表现为肿胀区域皮肤发红发热,按压有轻微疼痛感。急性期可采取冰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吸收。
2、韧带撕裂
距腓前韧带损伤常见于内翻扭伤,会导致踝关节外侧明显肿胀。可能伴随关节稳定性下降和活动时弹响感。需通过MRI检查确诊,Ⅱ度以上损伤需支具固定4-6周。
3、关节囊损伤
踝关节囊破裂会使滑液渗出到皮下,形成局限性包块。触诊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轻度损伤可通过加压包扎恢复,严重者需关节镜下行囊壁修补术。
4、骨折或脱位
腓骨远端撕脱性骨折会在外踝形成骨性凸起,X线可见骨折线。距骨半脱位可能导致外侧异常隆起,需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这两种情况都需要骨科专科处理。
5、血肿形成
较大血管破裂会形成皮下血肿,早期表现为紫红色包块,后期逐渐变黄绿色。小血肿可自行吸收,直径超过3厘米需穿刺抽吸,合并感染时要用头孢克洛分散片抗炎。
伤后应保持患肢抬高,避免负重活动。急性期过后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关节僵硬,恢复期穿戴护踝保护韧带。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软组织修复。若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绀,需立即复查排除血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