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可通过解除梗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尿路梗阻通常由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先天性畸形、炎症狭窄等原因引起。
1、解除梗阻
对于急性尿路梗阻患者,首要措施是解除梗阻。可通过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或输尿管支架置入等方式引流尿液,缓解肾盂压力。导尿适用于下尿路梗阻,输尿管支架适用于上尿路梗阻。解除梗阻后需监测尿量及肾功能变化。
2、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选择相应药物。细菌感染引起的梗阻可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前列腺增生患者可服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缓解症状。肾绞痛发作时可使用双氯芬酸钠栓止痛。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
结石导致的梗阻可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术。肿瘤患者需根据病情选择肿瘤切除术或姑息性尿流改道术。前列腺增生严重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先天性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需行成形术。
4、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特异性治疗。结核性梗阻需规范抗结核治疗,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需控制血糖并配合间歇导尿。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5、肾功能保护
长期梗阻患者需评估肾功能,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使用α-硫辛酸注射液等药物改善肾微循环。限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定期监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尿路梗阻患者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2500ml饮水量,避免憋尿,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移位。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或CT,观察梗阻解除情况及肾功能恢复状态。出现排尿困难、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