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发烧正常吗
骨折后发烧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异常情况。骨折后1-3天内出现低热可能与局部组织损伤有关,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
骨折后24-72小时内出现37.5-38℃的低热属于常见现象,主要由于骨折断端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后,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的吸收热。此时通常无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可通过冰敷患处、补充水分缓解。若体温在38.5℃以上且伴随伤口红肿、渗液、剧烈疼痛,可能与开放性骨折污染、术后切口感染或血肿继发感染有关。长期卧床患者还需考虑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
特殊情况下,脂肪栓塞综合征也可导致骨折后突发高热,多见于长骨骨折后48小时内,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及皮肤瘀点。儿童患者需鉴别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老年人则要注意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急性发作。深部组织感染如骨髓炎通常表现为弛张热,伴随患肢功能障碍和夜间痛加剧。
骨折后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开放性骨折患者需定期换药。发热期间建议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现寒战、意识改变或发热反复,应立即复查血常规、降钙素原及影像学检查。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肺炎,导尿管留置患者应做好会阴护理。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但需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内固定物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