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应该全面防治
脑炎应通过预防感染、疫苗接种、早期识别症状、规范治疗和康复管理进行综合防治。脑炎防治措施主要有预防病毒感染、接种疫苗、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1、预防病毒感染
脑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并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蚊虫活跃地区需使用驱蚊剂。肠道病毒可通过粪口传播,婴幼儿用品应定期消毒。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2、接种疫苗
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可预防特定类型脑炎。儿童应按计划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流感疫苗可降低继发性脑炎风险。前往疫区前需咨询疫苗接种建议,部分疫苗需提前1个月接种。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等反应,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3、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头痛、发热伴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诊。脑炎早期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非典型表现。腰椎穿刺检查可明确诊断,头部影像学检查能评估脑组织损伤程度。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
4、药物治疗
病毒性脑炎可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性脑炎需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注射液等抗生素。甘露醇注射液可缓解脑水肿,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癫痫发作。糖皮质激素需谨慎使用,免疫球蛋白适用于特定类型脑炎。
5、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存在运动障碍者需进行物理治疗,语言功能受损应接受言语训练。认知障碍可通过记忆训练改善,心理疏导帮助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康复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严重后遗症患者需长期康复管理。定期复查脑电图评估恢复情况。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恢复,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头痛加重需及时复诊。环境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噪音刺激。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协助患者完成日常康复训练。
相关推荐
02:57
01:26
01:25
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