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了怎么样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局部清洁、镇痛退热、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外伤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避免细菌耐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耳痛减轻、脓液减少等好转迹象,但不可自行停药。
2、鼓膜穿刺
对于鼓室内脓液积聚严重者,医生可能建议鼓膜穿刺引流。该操作可迅速缓解耳内压力,减轻疼痛,并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以指导用药。穿刺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通常1-2天内穿刺孔可自行愈合。穿刺后可能出现短暂眩晕,属正常现象。
3、局部清洁
外耳道脓性分泌物需定期清理,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或使用硼酸冰片滴耳液辅助清洁。清理时动作需轻柔,避免损伤耳道皮肤。禁止自行使用挖耳工具深入耳道,以免造成鼓膜穿孔或感染扩散。
4、镇痛退热
急性期耳痛剧烈或伴发热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症状。儿童患者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过量。镇痛药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疗,若用药后疼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度,需及时复诊。
5、手术引流
当出现乳突炎、脑膜炎等并发症,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或乳突根治术。手术可彻底清除病灶,改善通气引流。术后需定期换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置管脱落。多数患者术后听力可逐渐恢复。
治疗期间应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保证充足休息。禁用尖锐物品掏耳,洗澡时可用耳塞防止进水。康复后需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咽鼓管功能再次受损。若出现听力下降、持续耳鸣或面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复诊评估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