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怎么治疗
急性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镇痛处理、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急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传播、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急性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药物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炎症指标变化,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2、手术清创
当出现死骨形成、脓肿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干预。常见术式包括病灶清除术、持续灌洗引流术等,术中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3、镇痛处理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但需注意避免与其他中枢抑制剂联用。疼痛管理需结合冰敷、患肢制动等物理措施。
4、营养支持
感染会导致机体高代谢状态,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建议选择鱼肉、鸡胸肉、大豆等易消化蛋白来源,搭配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促进组织修复。贫血患者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
5、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等长收缩训练。使用拐杖或支具减轻患肢负重,避免过早承重导致病理性骨折。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质愈合情况。
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患肢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制动。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促进代谢,注意补充乳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预防骨质疏松。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复诊,治疗周期通常需要6-8周,骨髓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