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适合矫正牙齿吗
牙周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通常可以矫正牙齿,但需先控制炎症。牙周病可能由菌斑堆积、咬合创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牙周治疗稳定后再评估正畸方案。
牙周病活动期时,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等炎症反应会因正畸力加重,导致牙齿松动风险增加。此时需优先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必要时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用药控制感染。病情稳定后,正畸医生会评估剩余牙槽骨高度和牙齿松动度,选择轻力矫治技术如片段弓或隐形矫治器,避免过度负荷。若存在严重骨缺损,可能需先进行植骨手术再正畸。正畸过程中需每3个月复查牙周状况,及时处理复发炎症。
少数重度牙周炎伴多牙Ⅲ度松动者,可能无法承受矫治力,需拔牙后修复替代。遗传性牙周病或糖尿病患者正畸风险更高,需更严格监控。部分患者因牙周组织修复能力差,正畸后可能出现牙龈退缩,需提前告知知情同意。
牙周病患者矫正期间需加强口腔护理,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减少菌斑,选择软毛牙刷及牙缝刷清洁托槽周围,避免吸烟及过量甜食。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正畸结束后仍需长期随访。若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异常移动,应立即复诊调整方案。保持良好咬合功能与炎症控制比美观更重要,必要时可接受阶段性有限矫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