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疱性脓疱病
大疱性脓疱病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化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充满脓液的大疱。
1、病因机制
大疱性脓疱病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该毒素会破坏皮肤角质层的桥粒结构。少数情况下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细菌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在表皮内繁殖并产生毒素。
2、临床表现
特征性表现为直径1-3厘米的松弛性大疱,疱液初为清亮后变浑浊,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面。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新生儿常见于尿布区。可伴有轻度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3、诊断方法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疱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需与天疱疮、类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相鉴别,后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病程慢性。
4、治疗方案
轻症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泛发者需口服头孢氨苄胶囊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或克林霉素胶囊。严重感染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5、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微小创伤。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应做好环境消毒。新生儿护理需严格手卫生,定期更换尿布。
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损,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涂抹抗生素软膏。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促进创面愈合。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增强免疫力。患病期间避免游泳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活动,皮损结痂脱落后仍需继续用药3-5天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