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骨质增生怎么办
牙槽骨骨质增生可通过口腔卫生维护、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切除、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牙槽骨骨质增生通常由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咬合创伤、内分泌紊乱、局部机械刺激等原因引起。
1、口腔卫生维护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选用含氟牙膏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饭后用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避免用牙签粗暴剔牙,防止牙龈机械损伤。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洁治,清除龈下结石。
2、药物治疗
存在明显炎症时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控制厌氧菌感染,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骨吸收活跃期可短期应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中药方面可选择骨碎补总黄酮胶囊促进骨修复,但须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3、物理治疗
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仪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每次20分钟。超声波治疗能软化纤维组织,每周2-3次。对于咬合不平衡者,佩戴咬合垫分散局部压力。冷敷可缓解急性期肿胀,每次不超过15分钟。
4、手术切除
增生骨质压迫神经血管或影响义齿修复时,需行骨修整术。采用高频电刀精准切除异常骨组织,同期进行引导骨再生术。范围较大者需植骨材料填充缺损,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愈合。
5、定期复查
术后每3个月拍摄口腔CBCT监测骨改建情况。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佩戴活动义齿者需定期调整基托压力,避免局部持续刺激。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代谢性骨病。
日常应避免单侧咀嚼习惯,减少坚果类硬食摄入。吸烟者需戒烟以改善局部微循环,饮酒控制在每日25克以下。增加奶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摄入,保证每日1000毫克钙质补充。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跳舞等,每周累计150分钟。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异常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刺激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