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手腕骨折后注意事项主要有保护固定、疼痛管理、功能锻炼、饮食调整和定期复查。手腕骨折通常由外伤或骨质疏松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1、保护固定
骨折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避免患肢负重或扭转。固定期间保持石膏干燥清洁,若出现皮肤瘙痒、压迫疼痛或固定松动,需及时就医调整。睡眠时用软枕垫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2、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禁止自行拆解固定物按摩患处。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但需避免冻伤皮肤。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麻木感,可能提示神经血管损伤。
3、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初期可做手指屈伸、握拳等被动活动,后期加入腕关节旋转和抗阻练习。康复过程中出现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但应避免暴力牵拉。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使用握力器或弹力带辅助训练。
4、饮食调整
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和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蛋黄,促进骨痂形成。适量补充蛋白质粉或胶原蛋白肽有助于组织修复。避免饮酒及过量咖啡因,以免影响钙质吸收。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水平。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需拍摄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骨质疏松患者可能需延长随访周期。若发现骨折线模糊不清或延迟愈合,医生可能调整治疗方案,如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辅助治疗。
恢复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衣物便于穿脱,洗澡时用防水套保护石膏。日常活动尽量使用健侧手臂,可借助辅助器具完成拧毛巾、开门等动作。外出时注意防滑防摔,冬季避免在结冰路面行走。保持积极心态,多数患者在规范治疗下6-8周可恢复基本功能,但完全骨重塑需3-6个月。若出现患肢肤色发紫、温度异常或感觉减退,须立即急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