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区别
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区别在于起源部位、心电图特征及危险程度。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室,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危险性较高;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心房或房室结,心电图多为窄QRS波,通常危险性较低。
室性心动过速多由心肌缺血、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发作时心率常超过100次/分,QRS波宽度通常超过120毫秒,可能伴随头晕、胸痛甚至晕厥。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心率多在150-250次/分,QRS波宽度一般小于120毫秒,症状以心悸、气短为主。室性心动过速更容易恶化为心室颤动,需要立即处理;室上性心动过速虽然可能引起不适,但较少直接危及生命。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进行电复律或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或使用腺苷等药物终止。长期管理方面,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术。两种心律失常都需要定期心内科随访,避免诱发因素如咖啡因、酒精和情绪激动。
建议心律失常患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控制血压和血糖。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记录发作情况并就医检查。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