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一岁半宝宝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5-07-062618次浏览

一岁半宝宝皮肤发黄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胆道闭锁、溶血性贫血、肝炎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若一岁半宝宝仍有皮肤发黄,需排除其他病理性因素。生理性黄疸与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有关,表现为面部及躯干轻度黄染,无须特殊治疗,适当增加喂养量有助于胆红素排泄。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及大便颜色。

2、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能持续至生后3个月,极少数延续至1岁后。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表现为皮肤黄染程度较轻,停喂母乳3天后黄疸可明显减退。确诊后仍可继续母乳喂养,若胆红素水平较高可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治疗。家长需定期监测宝宝胆红素指标。

3、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是婴儿期严重肝胆疾病,多在生后2-8周出现进行性黄疸。表现为陶土色大便、浓茶色尿液及肝脾肿大,需通过肝胆核素扫描确诊。早期可行葛西手术重建胆道,晚期需肝移植治疗。家长发现宝宝持续黄疸伴大便发白时,应立即就医排查。

4、溶血性贫血

G-6-PD缺乏症等溶血性疾病可导致慢性黄疸,常见于进食蚕豆或某些药物后突发加重。表现为贫血貌、黄疸及酱油色尿,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下降。急性期需输注红细胞悬液,必要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家长需避免宝宝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物质。

5、肝炎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婴儿肝炎综合征可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多伴有食欲减退和转氨酶升高。需通过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治疗可选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配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保肝。家长应注意宝宝用品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一岁半宝宝皮肤发黄的情况,家长应记录黄疸出现时间、变化情况及伴随症状,每日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进食量及二便颜色。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瘙痒部位。饮食上适当增加维生素D和钙质补充,避免高脂食物。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生长发育评估,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不可自行使用退黄偏方。若发现宝宝黄疸加深伴嗜睡、拒奶等情况,需立即急诊处理。

相关推荐

踝关节扭伤可以走路吗
踝关节扭伤后能否走路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轻度扭伤一般可以短距离行走,严重扭伤则需制动休息。踝关节扭伤多因韧带过度牵拉导致,可能伴随肿胀、疼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评估。踝关节轻度扭伤时,韧带仅轻微拉伤,关节稳定性未受明显影响。此时患肢可承受部分体重,短时间行走不会加重损伤。行走时应穿戴护踝或使用弹性绷
牙齿正畸对脸型的影响
牙齿正畸通常会对脸型产生一定影响,具体效果与错颌畸形类型、矫正方案及个体发育情况相关。主要改变包括改善凸嘴、调整下颌后缩、优化面部对称性、修饰鼻唇颏关系、协调上下颌骨位置等。1、改善凸嘴上前牙前突导致的凸嘴面容,通过内收前牙可使嘴唇回收,侧面轮廓更协调。牙槽骨改建过程中,上颌前部骨组织发生吸收与重建
婴儿大便有黏液怎么回事
婴儿大便有黏液可能由生理性因素、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食物过敏、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乳糖酶、抗感染治疗、回避过敏原、手术复位等方式干预。1、生理性因素新生儿肠道黏膜分泌黏液属于正常现象,黏液可帮助润滑肠道促进排便。母乳喂养时,母亲饮食中脂肪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婴儿大便黏液增多。通常
怎样治牛皮癣头癣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大量银白色鳞屑,该病的皮损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一旦患上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头部是牛皮癣的多发部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怎样治牛皮癣头癣。
治疗湿疹的中药方法
湿疹虽然只是一种小小的皮肤性疾病,但患者朋友们也不能小觑,因为引发湿疹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同时湿疹的出现不仅会让患者感到瘙痒难耐,另外还会加剧肌肤的敏感度,治疗不当时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因此就有患者想知道治疗湿疹的中药方法有哪些呢?